
三年级科学上册《各种各样的叶》教学设计
一、教学要求:
1、经历一个对树叶从“摘”到“捡”的认识过程;
2、经历简单的、对树叶的颜色、形状、大小等属性的观察;
3、了解一些关于不同种树叶的基本知识;
4、初步意识到观察是细致的。
二、教学准备:
小组探究需要:每人收集十几片落叶;
个人探究:统计记录笔记。
三、教学思路分析:
这是学生学习科学课的第三课,在“我看到了什么”一课中,学生已经初步理解了什么是科学观察。对大树的观察是一个比较大的系统观察,而这课是学生将宏观观察转向一个小局部观察的开始。可以说这课是引入细致观察的一个铺垫,看起来非常的简单和粗浅,但是就是在这些看起来没有什么好观察、非常粗浅的观察对象中引领学生发现更多。关于“什么是区分不同种树叶的标准?”对叶子的整体进行一个初步的观察,为以后两节课对树叶进行细致的局部观察做好铺垫。
四、教学活动过程:
(一)了解树叶的收集情况,鼓励学生在以后的研究中要“捡”树叶。
1、同学们看到你们收集了这多的树叶,我真高兴。那老师问你们这些树叶是从哪些地方收集来的'?(回忆收集树叶标本的地点)
2、你们怎样收集到这些树叶的呀?
3、讨论:为什么不能摘叶子?
(二)统计捡来的各种树叶。
1、这么多的树叶放在桌子上我们给它们整理一下,作个统计。
2、统计自己捡了几片树叶。这里面有几种树叶?
3、同学拿出统计记录本做统计记录。(个人探究)
4、不如将我们小组所有的树叶合在一起,统计我们小组一共有几种树叶?
5、小组商量我们小组有几种树叶?(小组合作探究)
6、汇报统计结果。
①统计好了吗?哪个小组愿意将你们的统计结果告诉大家?
②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统计结果。(各小组逐个汇报)
(三)讨论同种树叶判断的标准。
1、你们小组把哪些树叶分为同种树叶?
2、学生根据自己的分组向全班学生展示自己的区分情况。
3、你们是按照怎样的标准判断这些树叶是不同种树叶的呢?
4、小组讨论:我们刚才给树叶分类的标准。
5、汇报自己小组商量的结果。
6、教师记录(板书)。
7、分析各小组的判断标准。
①教师记录标准:
A、颜色。
B、大小。
C、形状。
D、叶柄。
②刚才我们大家都说了自己的标准,你们赞同哪个小组的说法?
③小组之间相互质疑。相互说自己的理由。(学生到讲台上来展示自己的质疑理由)
④初步开始关注树叶的各种属性。
(四)课后记录。
下课后去检一些你认为是同种树的树叶。下节课我们继续研究。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