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语文听课的学习心得(精选30篇)
我们有一些启发后,不如来好好地做个总结,写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但是心得体会有什么要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语文听课的学习心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听课的学习心得 篇1金秋十月,诸葛故里迎来了一缕金色阳光,教学精英齐聚沂南,星期三下午我有幸聆听了三位老师的精彩教学,收获颇丰,既使我感受到了老师们深厚的语文教学功底,更为我以后的语文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现简单谈一下收获:
一、注重课前搜集资料并运用到位。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运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语文,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语文教师应怎样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拓宽学生学习语文的空间呢?指导学生收集资料就是有效的途径之一。《圆明园的毁灭》这一课老师要求学生搜集较多的资料。从课堂上的表现来看,在老师的布置下,学生完成的很好,准备的很充分。在交流词语和圆明园的景点时,学生展示了许许多多课文中所讲到的圆明园里有的东西,可谓资料齐全。高老师采用让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课上交流资料的形式进行教学,拓展学生语文学习的资源,开辟了语文学习的新课堂。
二、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
三位老师都在合适的时机有效的使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教学圆明园被毁灭这段,高老师恰当地运用了电影画面,以特定的声音、画面刺激学生的感官,播放了一个圆明园被毁灭的大致经过的录象,有效地创设了情境,激发学生的情感。虽然文中具体描写了被毁灭的经过,但究竟是怎样一个场面,由于学生没有亲眼所见,对课文的理解只停留在表象,而高老师通过,图、文、声并茂的活动影像,渲染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感情。《纸船和风筝》运用动画演示纸船漂呀漂,风筝飘呀飘,形象生动,易于理解。
语文听课的学习心得 篇29月28日 ,我们小学部语文组一行六人观摩了在龙港一小举行的20xx年苍南县小语名师工作室暨省市教坛新秀教学展示活动。此次活动中,每一堂课都具有学习意义,每一位教师的精心展示不仅令学生陶醉痴迷,对于正在语文教学路途上摸索前进的我来说,无疑也是醍醐灌顶,收获颇多。
下面我就谈谈我对此次活动的心得体会:
第一、吃透教材是最根本的。听完几位老师的优质课后,我认为他们对教材的把握都有其独到之处,但都能抓住题眼,一步步的深入文本。李爱粉老师在教学《母鸡》时,她出示了一组词,让学生选个词说一句话,这样不仅引导学生积累了词语,又使学生在词语中感受到了词语不同的特点,为学生学习新课打好了扎实的基础。李老师还抓住拟人、夸张等手法把母鸡的形象阐述得淋漓尽致。陈爱春《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中,她抓住文章中比喻的修辞方法,引导学生对描写四季的句子进行分析比较。最后,她从颜色、动物等不同角度引导学生进行对四季的扩展,激发了学生的无限乐趣。整节课在陈老师优美生动语言中层层展开,使听者回味无穷。
第二、注重启发式教学,让学生主动学。新课程标准要求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是这个主体的引导者。这几位老师都充分的做到了这点。例如梁鸯鸯老师在上《小桥流水人家》时,通过对小桥、流水、人家的层层深入体会,引发学生想象力,让学生理解了借景抒情、借事抒情、直接抒情三种手法;由此再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从而说出了许多优美生动的句子。
第三、注重引导学生朗读。大部分老师都非常注重指导学生朗读,但决不是为了读而读,而是在体会情感的基础上去读,并且对读的要求也不尽相同,例如朱小青 老师在上《伯牙绝弦》这课时,首先让学生大声自由的读并古文的理解;再读课文,让学生找出“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善哉,洋洋兮若江河!”抓住重点词句朗读,文章就是成功了一半;配乐读,让学生深情并茂的体会文言文的奥秘之处。学习中还穿插着齐读、开火车读、示范读,进而激发同学阅读兴趣,让学生在阅读中更好的领会文章所表达的爱的精神,层次非常清晰。
第四、注重学习习惯的养成。很多老师会在课堂上穿插着一些学习方法,让学生收获这些学习的方法,当他以后遇到类似的问题时才能够用自己的力量解决。例如 李海雁 老师在上《巨人的花园》就要求在正文学习前为每段标上序号,便于在学习课文时迅速找到所讲的内容。她还要求在读文章时对有生字或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这样就能“读书百遍,其意自见”。 林上幸老师在上《青山不老》时,他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及时的纠正文字的发音,潜移默化的教导学生字音要读准的习惯。还有的老师一直强调“不动笔墨不读书”,有利于培养学生集中精力的好习惯。
第五、亲切的评价语言。几位老师评价学生的语言是那么贴切,到位,如有的老师运用“你最聪明、你会更加努力的、我的孩子,你真是个宝、你的眼睛已经告诉我答案了”等来鼓励学生。这些朴实,自然的语言,对我感触很深。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也试着让我的学生感受这些美丽的评价语言。
通过此次活动,我对语文教学应是动情去读去感受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培养学生去有意识的修辞炼句,善于发现、善于反省和领悟情感。这些能力的习得需要语文老师去教,去想方设法的教,多种形式,但要求实效。我想我是应该阅读更多的书,更努力地钻研教学这门学问了,还要从心底爱上这门课。
语文听课的学习心得 篇3九点左右,到达目的地。亲切热情的王校长,宽敞美丽的校园,《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的草坪,充满生活睿智之语的大显示屏,上面滚动着这样的句子:“学着在匆忙的日子里有条不紊的生活,偶尔偷点闲暇的时间寻找自己的那片蓝天,记着每天送给自己一个开心的微笑”“每一个人都很重要,用爱心培养习惯”“有些生命,在暴风雨中盛放得更美,犹如那些被逆境塑造的成功者”……顿时,心情如天气般明净开阔舒畅。环境优雅的心理咨询室,让人不由想坐下听听音乐,看看书;图书馆中“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充满人文关怀气息的校园中看到了王校长的风格。
王xx校长,其实我更愿称他为“王老师”似乎更符合他那种随意而亲近的风格,修长的身材让我们质疑自己曾经听课时看到的实际高度,一问“185”,惊讶之余连呼“帅哥”。
王老师很随意地带着我们在操场上介绍着他们的“幸福农场”,谈笑着“偷菜”的乐趣,校园中孩子们正在体育大课间活动,没有整齐的校服,没有老师的全程监督,自由活动的孩子们看上去轻松而愉快,路过教学楼,偶尔看见几个正在练射箭的孩子,惊讶,王校长介绍他们的队员在各类比赛中都有佳绩,心中感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突然飞过的白鸽让我们急切寻找着鸽子的来源,他们的老师告诉我们是学生们养的,孩子们得自己养,自己打扫鸽笼,将粪便浇到“菜地里,每个班都有自己的“自留地”,种各种蔬菜。羡慕啊!
听课前,王老师介绍自己的生源较差, ……此处隐藏20012个字……情趣
俗话说:“教学有法,但无定法。”为了使学生能学得快活,学得轻松,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潘老师用“诗仙”引入,让学生先背诵学过的诗,并用李白爱好旅游这一情景,边欣赏山水,边朗读李白的古诗,这样学生在情致盎然地诵读李白古诗的气氛中学习新诗,即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很自然地过渡到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让学生一开始就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二、品字读句,解读为本
古诗是精雕细琢的产物,它的语言是最凝练的,学习这首古诗,潘老师在教学时,注重引导学生对字、词的品味。注重引导学生在读中咀嚼语言文字,品味蕴含在重点字词中的深刻含义。还多次指导朗读,一次比一次要求高,一次比一次读得好。比如,潘老师让学生先试着自己读出味道,再标出停顿记号让学生读出韵味,再到把第一声第二声读长,第三声第四声读短,加上动作读等等,让学生通过咀嚼文字,读出滋味,读出情趣来。这种在读中悟,悟中思,思中品的方法是值得学习的。
三、放飞想象,共享美景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图画不单是文字的说明,而且可以拓宽儿童的想象”。如:潘老师问学生“从这首诗里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简画出“瀑布”、“香炉峰”、“紫烟”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语文知识转化为理解与运用语言文字的技能。用“你想要用什么词夸一夸瀑布?”、“你有什么词送给庐山的瀑布?”等问题,让学生人虽未亲历庐山,却仿佛身临其境一样感受深刻。这样使学生再一次体悟诗意,不着痕迹,浑然天成。
语文听课的学习心得 篇2820xx年10月10日,我有幸参加了临沂市小学语文优质课评比观摩活动,期间我聆听了4位年轻教师精彩的课堂教学,收获很多。四堂课分别是《钓鱼的启示》、《酸的和甜的》、《新型玻璃》和《少年闰土》。
一、课堂魅力:
几位教师都能从全面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理念出发,明确把“加强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放在首位,把促进学生的发展作为一种义不容辞的责任。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了一种亲切、和谐、活跃的气氛,教师成了学生的亲密朋友,学生再也不是呆板、默默无闻的模范听众,他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展现与培养:或质疑问难,或浮想联翩,或互相交流……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在有限的时间内,每一位学生都得到了充分的锻炼和展现。
二、语言魅力:
当我听着这些教师的课时,她们的语言亲切和蔼,富有诗意美,引出狭小的课堂,深入人的心灵深处……《钓鱼的启示》和《少年闰土》这两节课,教师让学生一边观看图片,一边欣赏,声情并茂的语言把学生的思绪拉进了课文中.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语言更是一门艺术,谁能将它演绎得好,就能抓住学生的心。
这次听课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教师注重用智慧的语言进行学习方法的总结与传授。例如:《少年闰土》这一课关于刻画人物形象三个策略的教学
1、写外貌、抓特点、显形象;
2、写事件、有详略、分主次;
3、写动作、用词准、显乐趣。再如,《钓鱼的启示》的课堂上,老师教给学生:抓关键词是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好方法,要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课文等。
总之,这次听课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学习的重要性与紧迫感。在以后的教学中,本着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提升自身素质方面去努力,不断学习,博采众长,充分利用学习机会积淀教学素养,亮丽自己的教学生涯。
语文听课的学习心得 篇29在来公开课现场的路上,我的脑子里就已经在勾画,想象一堂公开课的样式。多媒体的使用,与学生生活贴近的教学内容,热情活跃的学生……可当我步入现场后,就立刻将这些想法全部打乱。临时停电,教学内容:《为人民服务》第二课时,寂静的课堂……还有沉着的教师。
演讲词对于八年级的学生来说是陌生的,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不易接受。可郭老师却将演讲词本身的论证严密与自己的课堂设计相结合,渗透于课堂教学之中。从内容入手,既是回顾复习,又是为下文分析论证的严密性作铺垫。教师从典型段落入手,设题,引导学生分析论证严密性。问题之间,层层深入,沿着作者的思维轨迹将学生带入其中去感受。学生似乎已经学会了钓“如何分析演讲词论证严密”这条“鱼”的方法。教师进而让学生小组合作分析句与句关系如何论证严密,一起来试钓,从中加深学生的学习体验。
教师并未到此为止,她还想让学生吃到自己钓到的这条“鱼”,进一步深入到句中,分析分句与分句的论证严密。首先,她把“柴草”堆好,给出例句,设题,让学生意识到关联词在论证中的作用。因而学生从中找到更多的柴草——关联词,体验烧“鱼”之乐趣。如果说学生正沉浸在成功之中时,鱼熟的香味已经让他们自己开始思考让鱼的味道更鲜美——品味语言的严密。同学们想到很多方法——一些使语言更生动形象、富于表现力的修辞方法和增强感情的特殊句式,使语言更准确的修饰限制词。
最后,一道师生共同烹制的鲜美大餐即将呈现之前,检验水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厨师”学生自谈做“鱼”之体会。
在课堂之上,教师不仅应该是一位钓鱼高手,也应该是一位“渔”生高手。在寂静、光线稍显暗淡的教室中,教师原生态的内在功力才是课改成果的真正展示。
语文听课的学习心得 篇30昨天,我参加xx工作室组织的小学作文公开课活动,聆听不同年级、不同老师的课,收获良多。
当我听着教师们的课时,我想我们教师的语言竟有如此之魅力,它能带领学生重温平日乡间生活的点滴,深入孩子的心灵深处。老师们在教学时,让学生一边观看PPT,一边听老师的启发式的语言,勾起了学生兴趣。唤起学生的乡间生活的热情。
我们的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教育孩子们留心乡村生活的每个角落,正确的引导,留下他们真正的童年生活和体会, 各位老师的讲课都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专家和教师们的点评,更是使我受益匪浅,
活动之后我也有了自己的一些看法和感悟:
要说真话,指导学生仔细观察。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求我们还作文教学一个“真”字。要写出真情实感,老师们的习作课,选题用心,很有意义,所以在引导学生说真话表真情方面卓有成效。
要想让学生写得好,教师更要准备好。乡土资源很多很广,但要学生写好,教师更要了解,什么是最贴近孩子们生活的?比如:我们江南水乡的孩子见的多是河水中的鱼虾,田间的青蛙,山上的鸟雀,林中的知了,而不是北方的高粱地。合理整合,多方位收集素材显得格外重要。
听了他们的课,我觉得我更应该多读书了。作为语文教师要有丰富的文化底蕴是多么重要呀,牧主任最后总结时说我们要让学生“加强积累,读写结合”我觉得我作为一名一线的语文老师更应该有深厚的积累。都说“要给学生一杯水,老师自己得先有一桶水。”如果我能用诗一般的语言去描绘乡间的美好,能出口成章,就能引领学生在广阔的田野里奔跑。对比我自己的课堂,语言苍白无力不说,面对学生的困惑时我也可能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因此,我想,多读书,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像专家他们那样有更丰富的知识。在此,我也希望大家多读文学作品,和学生一起静静地看课外书。共同提高,共同进步。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