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

时间:2025-10-27 10:29:46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集合15篇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集合15篇

当我们经过反思,对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1

首先我感谢领导给我这次学习的机会,让我利用业余的时间线上参加了“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助力师生生命成长”的培训。对我来说,这不仅是业务理论的学习,也是一次思想认识的提升,更是一次心灵的荡涤。刘宏丽讲师就“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助力师生生命成长”这一问题做出精彩的阐述,典型案例的剖析让我惊叹佩服。这些见解和宝贵经验使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下面我就这次学习谈一些自己肤浅的体会。

本次学习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教师心理健康学习刻不容缓。无论是从教师自身,还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我们教师都有必要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其实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只是有些时候大家忽视了它的存在,或者有意识的否认它的存在。所以我们每一个正常的人都需要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更何况我们这些被称为“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呢?教育是心与心的沟通,我们面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着复杂情感的人。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师生心理素质,促进师生和谐发展,推进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工作。加强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努力提高教师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教师是学生心灵的塑造者,也是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护导者。一方面,教师自身的心理和人格健康对教师个体工作成败有着重大的影响,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和行为。另一方面,教师自身所具备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水平,也直接关系着培育学生健康心理和良好人格的形成。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健康的心理素质和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因此,维护教师身心健康,提高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既是教师发展的需要,更是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促进学生发展的根本前提。

心理健康教育技能是每个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教育技能。每个教师都要善于处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学生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能够及时发现并排解学生心理问题。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学科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主渠道。我们的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把传授学科知识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相结合,既教书,又自觉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根据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注意力、记忆力和思维能力。用轻松的表情、幽默的神态、幽默的语言,营造轻松的环境,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积极性。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师生互动、学生合作、自主参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的智慧和人格和谐发展。

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普及学生心理健康知识,把提高心理素质的“钥匙”交给学生,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在保证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同时,我们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规律,开设了不同内容的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注意力、记忆力和反应、思维、想象能力,而且还可以促进学生情绪稳定、性格开朗、疲劳感下降,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多向成才的有效途径。

通过此次线上培训,我将继续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促进师生心理素质提高,推动师生和谐发展。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2

这次福州市骨干班主任培训,我有幸聆听了刘晓明的《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讲座。首先是教师的讲座非常的生动有趣;其次就是通过教师心理健康讲座,在我心中奠定了教师心理健康对于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特殊的地位。使我对“健康”有了重新认识,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人格健全的教师,能在课堂中创造一种和谐与温馨的气氛,使学生如沐春风,轻松愉快,而人格不健全的教师,只能在课堂上造成一种紧张或恐怖的气氛,使学生如坐针毡,惶惑不安。所以,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和人格,是构成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情感教育的出发点和首要原则。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往往只关注自已的身体健康,事实上除了身体健康,更应该关注心理的健康,心理专家认为,心理问题已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职业病,而教师又是这种心理问题的高危人群之一。

心理的健康不仅影响我们教师的个人生活,还会影响我们周围人的生活,也会影响工作。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我们教师的心理健康。

通过学习,我也知道了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学习心理卫生知识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改善不良人格,提高心理承受能力;调整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善于选择自己心情愉快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处理问题,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张弛有度;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积极健康地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会保持一颗健康的心态,关注每一个学生,善待每一个学生。时刻保存高度的责任心,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快乐成长,成为祖国的有用人。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3

教师的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正如雅斯贝尔斯告诉我们的:“教育意味着一棵树动摇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教师工作的这一特殊性决定了教师心理素质的重要性。所以,要让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首先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首先教师要有较高的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关注教师的心理健康同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同等的重要性。

作为教师归根到底还是一个普通的社会人、自然人,也同样会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但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又要求教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因为,教师的一言一行在学生心目中将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用高超的教学艺术去培养学生的智力,而且更重要的是要以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去感染和熏陶学生,而高尚的师德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源于教师的心理健康。读了《教师心理健康》一书后,使我更加认识到了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推行者、具体实施者,一个成功的教师,除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优良的教学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德。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特别是对低年级学生更是如此,在他们的心目中,教师是智者——什么都懂;是能者——什么都会;是圣者——不会犯错;是权威者—— ……此处隐藏16014个字……十年的点点滴滴的生活和工作的轨迹加以点击,储存且绘制成图,无不诠释着于青老师那颗滚烫的心流露出“热情”,“真诚”和“爱”。是的这个世界大多数时候还是阳光灿烂的,有很多成功灿烂的大门虚掩着,等待者有心人,去打开,只要你敢于伸出手,周围热心的人们都愿意用各种方式去鼓励你,去帮扶你。这是一个个性飞扬的时代,用自己的爱丰盈自己也温暖别人。刘老师把它整理出来利用班会课的时间呈现给学生,他的一份份素材象一个理智的大钟敲击着我的心灵。使我感到做为一个天地中的人,我是多么的幸福。而在一直以来我漠视这种幸福,被孩子们成长的烦恼迷失了双眼,陷入无奈的深渊。换一种角度,换一种方式,立体的看待孩子们,相信每天的生活都是精彩。爱孩子就给孩子最好的,倾其自己的所有,你做到了吗?所有的困难都是自己为自己的惰性找的卑微的借口。总之,要爱这个社会,爱身边的所有人,首先要学会尊重自己,只有尊重自己,才能尊重别人。那如何尊重自己呢?把自己身边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或文字,或图片等等形式,连同自己的感悟和反思。生活中有很多像我一样的老师,热爱教学工作,热爱学生,每天辛苦辛每天累。但是一天天过去,我们都做了些什么?无语了吧,那就像歌里唱的“生活就得前思后想,想好了你再过……,一步一个深深的脚窝,一步一支歌”。拿起你的武器,睁亮你的眼睛,拿出你的热情,感染自己,也感染学生,还有身边的人。

让我们在平凡的工作中保持一个平常的心,用爱与宽容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让学生在张扬个性中健康、快乐的成长。

教师首先要具备健康的心理。教师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者,他不但要有渊博的学识和出色的专业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有很大影响,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很神圣的。教师的言谈举止、待人接物的方式,都会让学生受到深刻的影响。一名优秀的教师,会在课堂中营造出和谐与温馨的气氛,让学生如沐春风。因此,教师完善的心理素质,是构建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和情感教育的出发点。新的教育实践要求每一位教师都应不断地完善品德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

为此,教师要善于做好自身的心理调节及保健工作。要了解自我,辩证地看待自己的优缺点。要学习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知识,掌握心理调节的方法,学会缓解心理压力。要善于调控情绪,保持心理的平衡;要善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要乐于为工作奉献,并合理安排时间;要培养多种兴趣与爱好,陶冶情操。只有这样,才能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总之,我们的目的就是教书育人。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良好的品格修养、高雅的气质、卓越的教育才能都将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教化作用。只有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才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这是我们很好的一次学习机会。通过学习,无论在理论知识,还是方法技巧上我都对心理教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为提升自身人格魅力,为了孩子们能够真正健康快乐地成长,我会继续学习,继续关注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并将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工作实际中。

我希望自己成为虽不耀眼,但足以照彻孩子心灵的一束光!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15

我有幸参加了为期6天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班的学习,通过培训,倾听了吴海峰教授、段海军教授、杨泳教授等7位专家的精彩讲座。他们用一个个鲜明的事例,阐述了心理健康这门学科的魅力所在,并且通过理论学习、自我剖析等让我们意识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基础教育,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加强对农村学生的心理教育,可以减少甚至杜绝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要实现提高学生素质,促进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的目标,教师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尤其是班主任。从而让我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以及它的重要性,明白了教师不仅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要育人。更体会到新时期对健康理念的重视使我们不容忽视。

本次学习让我更深刻的意识到教师心理健康学习刻不容缓。无论是从教师自身,还是从学生的角度去考虑,我们教师都有必要去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其实每个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只是有些时候大家忽视了它的存在,或者有意识的否认它的存在。所以每一个正常的人都需要学习一些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更何况我们这些被称为灵魂的工程师的教师呢?教育是心与心的沟通,我们面对的不是一成不变的事物,而是有血有肉,有思想,有着复杂情感的人。有句话说得很好,只有心理健康的教师才能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学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对学生身心造成的危害,远远超过其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产生的影响。教师的心理健康更是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心理健康、学业成就和人格发展。因此,教师心理健康是培养儿童心理健康的必要前提,维护教师心理健康对于培养合格人才促进教育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们作为小学农村教师首先要对孩子充满爱心,充满理解,其次就是要多一点关心,多一点关怀,多一点问候。通过学校建档立案,把每一个农村留守儿童的材料记录在案,让班主任、教师常常关心这些孩子,嘘寒问暖。在生活中,培养孩子稳定乐观的情绪和积极健康的情感。在学习上,教师要对他们多提问、多鼓励、多辅导,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学习上更加自信。另外,还要经常和心理有问题的其他学生沟通谈心,培养他们正常的交往能力,能与周围人做到友好相处,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最后还要尽可能广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在学校布置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栏,张贴心理健康宣传标语,尽可能开齐开足心理健康课,并定期邀请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给学生开展心理讲座,疏导学生心理问题,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培养其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需要进行个别辅导的学生,我要做到多关注,一方面要利用心理辅导室和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要进行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孩子的心理问题不容忽视,作为家长也应随时关注孩子的情绪,让他们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不断改变。

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为了让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教师就要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尽快形成学校、家庭、社会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齐抓共管,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水平一定能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此次心理健康培训的时间虽然仅仅只有6天时间,但在我的心里却激起了层层涟漪。这次培训给予我的东西决不止心理咨询的理论知识,它会有一种延续性,影响着我的生活和工作…今后,我要从心理教育的层面上去教育我的学生,更多的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为了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我会继续认真的学习,并将所学运用到实际工作之中!

《教师心理健康培训心得体会集合15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