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

时间:2025-10-27 10:27:14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范文(精选17篇)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范文(精选17篇)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范文(精选17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范文(精选17篇)1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习了20以内数的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100以内数的认识,是认数范围的进一步扩展。它不仅是学习100以内数的计算的基础,也是今后学习万以内数及亿以内数的基础,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内容在整个小学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能正确地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及组成,会比较它们的大小。

3、借助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口算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整十数加一位数及相应的减法。

4、能用100以内的数描述身边的事物,进一步体会数与生活的联系,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培养数感。

[教学重、难点]

理解数的意义,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用多种方法计算整十数之间、整十数与一位数、两位数的加减法。

[教学目标]

1、经历从现实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物体的个数,并能进行简单的估计,形成初步的估计意识。

2、在数数的过程中,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数的组成。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十”、“百”的含义,知道数位和数位顺序;初步理解百以内各数的含义,初步体会十进制计数法。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信息窗1、自主练习1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下面老师给大家猜一个谜语:一位先生在南极,不怕冰天和雪地,身穿黑色燕尾服,里面套着白衬衣。这位先生是谁呢?(企鹅)它生活在哪里?(南极)谁能为大家介绍一下南极?(学生介绍)大家愿不愿意多了解一些有关企鹅和南极的知识呢?那可要听好了。(P19)

现在,南极的小主人欢迎同学们到冰雪覆盖的美丽的南极大陆上做客。(出示挂图)你看到了什么?能告诉大家南极的小主人都有谁么?(板书企鹅、海豹、贼鸥)

二、新授

(一)教学红点标示的内容

1、数一数

(1)仔细观察图,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企鹅、海豹、贼鸥各有多少只)

(2)咱们先来看一下企鹅,这么多的企鹅,大约有多少只呢?同学们想怎样来数呢?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式来数出企鹅的只数,一会儿汇报给大家。

(3)刚才我们用了这么多的方法,一只一只地数,二只二只地数,五只五只地数,十只十只地数,这么多不同的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4)到底谁说得最接近呢?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多数同学喜欢用十只十只地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数较大宗物品时也可以用10个放在一起或圈一圈的方法来数一数。

2、摆一摆

(1)刚才我们用了数一数、估一估的方法,现在你能用你手里的学具摆一摆吗?如果一根小棒代表一只企鹅,你能用小棒摆出100只企鹅来吗?

(2)你摆出了吗?说说你是怎样摆的?谁能想个好方法,让其他同学可以一眼看出有100只。

(3)10个一是10,1个十是10,2个十是20,……那么10个十是多少?引导学生说出10个十是100;100里面有10个十。

3、拨一拨

(1)你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10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你能否拨出50、70、100么?说一说你是怎样拨出100的?

(2)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就是说百位在十位的左面,我们说在百位上拨出一个珠子就是100。

(二)教学绿点标示的内容

1、刚才我们数了企鹅的数量,现在我们来数一下海豹和贼鸥的数量?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用刚才我们学过的方法数出海豹和贼鸥的数量,然后用小棒表示,集体交流,交流时重点说一说怎样用小棒表示它们的数量。

2、能否在计数器上拨出它们的数量?说一说你是怎样拨的?引导学生用数的组成的方式来进行拨珠子,十位上拨几个珠子,个位上拨几个珠子。

(三)练习

自主练习1: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分别估出题目中物体的数量,再数一数,看看你估得准不准,最后在计数器上拨出来。

三、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100以内数的认识,练习了估算,认识计数单位“百”,了解数位(个位、十位、百位)的意义及顺序,理解了数的组成。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自主练习2—6

[教学过程]

1、自主练习2:我说你数

一人说出一个数,另一个人接着数,既可以正着数,也可以倒着数;既可以1个1个地数,也可以2个2个地数或5个5个地数,等等。

2、自主练习3:数一数,填一填

根据图意自己填空,集体纠正答案。

3、自主练习4:看图,说一说题目的要求

你能试着连一连吗?先让学生说一说气球上各数的组成,然后再进行连线,完成后集体订正,订正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小猴不能连73,而连37?

4、自主练习5:估一估,说一说

2008年青岛作为奥运会的一个比赛场所,将进行帆船的比赛,现在就有许多的选手来到这里参加训练,我们一起来看一看他们训练的情况。啊!这么多的帆船,大约有多少条呢?谁能估一估?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5、自主练习6:小游戏

(1)找一名同学一起做示范。

(2)同桌两人进行互相猜数游戏,学生体会数的大小。理解“多得多、少得多、多一些、少一些”的含义,并正确使用。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范文(精选17篇)2

一、活动时间:

20xx年4月10日早10:30---12:00

二、活动地点:

鄯善县火车站镇小学

三、活动目标

1、通过带幼儿参观学校,初步了解学校,熟悉学校环境、教师和学生,感受哥哥姐姐的学校生活,激发幼儿对入小学的向往。

2、初步发现学校与幼儿园的区别,找出不同之处,培养幼儿观察分析能力。

3、让幼儿了解小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知道小学生在校的主要活动和活 ……此处隐藏16228个字……有什么动物?它们在干什么?(出示主题图)

学生回答后,引导学生观察:小熊和小猴在玩跷跷板,从这幅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小熊重、小猴轻)你是怎么知道小熊重,小猴轻的?

师:从这幅图中你还能看出谁轻谁重?

师小结:小朋友真能干,通过观察可以看出谁轻谁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轻和重。

(板书课题 轻 重)

2.你还能说出你身边的物体谁轻谁重吗?

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发现相关数学信息。

生1:大象重、小狗轻;

生2:大象重、小熊轻;

生3:小猴重,小狗轻。

根据低年纸儿童的年龄和心理特特征,创设生动的学习情景,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并且由动物世界回到现实生活,体会“轻重”无处不在,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二)、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实践操作,发展认知

1.掂一掂

(1)让学生观察讲桌上的一本数学书和一个文具盒,说说数学书和文具盒谁轻谁重?

(2)为什么同样的书和文具盒,大家判断的不一样呢?有什么办法可以证实一下谁说的对呢?请学生上来用手掂一掂,再把你发现的结果告诉大家。

(3)请2~3名同学上台掂一掂。

(1) 教师把文具盒里的文具取出来,再请2~3名同学掂一掂,说出谁轻谁重?为什么?

(5)你们想不想掂一掂,看看自己的文具盒和数学书谁轻谁重?与同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再交换东西掂一掂。

(6)教师小结:文具盒和数学用眼睛看不能准确地判断谁轻谁重,我们用掂一掂的方法能够比出谁轻谁重。

(7)小实践:再选择桌上的其他东西掂一掂,比一比,与同学交流一下。

2.称一称

(1)出示重量接近的一个苹果和一个梨。

(2)猜一猜:谁轻谁重?

掂一掂:谁轻谁重?

师:不管是猜一猜,还是掂一掂,小朋友的答案都不同,怎么办呢?谁又能想出什么好办法呢?

(3)小结讨论:你们能想出哪些办法?

(4)出示天平秤。介绍在天平上比较轻重的方法,教师把苹果和梨分别放在天平的两边,让学生观察,现在你知道苹果和梨谁轻谁重吗?

(5)分小组活动。

拿出你们身边的学习用品,选择其中的两样,先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

(2) 教师小结:从刚才的比较苹果和梨谁轻谁重,我们发现要想准确地知道谁轻谁重,称一称是最好的办法。

(7)出示一大块塑料泡沫和一小块铁。

先说一说:谁轻谁重?为什么?

再掂一掂、称一称。

明确:比较轻重,不能只看大小、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一定要实际掂一掂、称一称才能确定谁轻谁重。

生1:文具盒轻、数学书重;

生2:数学书轻、文具盒重;

生3:文具盒和数学书一样重。

得出:讲桌上的文具盒比数学书重。

得出:现在文具盒比数学轻。

如一本书和一个本子比,一本书和多个本子比,等等。

学生猜测结果。

小组讨论方法,交流意见。

汇报交流,充分听取同学想出的不同方法,给予适当的评价。

分小组进行猜一猜,再掂一掂,再后称一称,说说谁轻谁重。

在“掂一掂”这个环节中,通过猜想、推测、实践等探究活动,把教师的“教”变为学生的“探”,通过学生掂自己的物品,别人的物品,积累轻重的感性认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解决实际问题。)

在“称一称”这个环节中,通过设疑——讨论——操作——深化,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进一步领悟比较物体轻重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想出办法解决面临的新问题,对学生而言是一种可贵的成功体验。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出示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说说怎样判断的。

2.第2题

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引导学生说出一个西瓜和两个菠萝一样重,说明一个西瓜就比一个菠萝重,如果学生不能理解,可用实物演示一下。

3.第3题

让学生在小组内说说谁最轻?谁最重?为什么?

4.第4题

这道题具有一定的难度,不要求所有的学生都能独立完成,可先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思考的过程,再引导学生分析。

独立判断,并说一说判断过程。

练习设计分为三个层次:独立完成的、合作讨论的、指导完成的。通过三种练习形式,练习不同层次的题,难易结合,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对于较难的题目,通过讨论交流,也能顺利完成,达到数学目的。在练习中不限制学生的思路,让学生尽情表达,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四、学业诊断

1.常见错误分析:

常见错误分析

1.比较轻重时,判断天平称翘起的那边重。

缺少实际生活经验,不懂得天平称的原理。

2.( )比( )重,()比( )轻矮,各个量填反。

缺少观察比较的技能和表达的方法。

3.三种物体比较轻重,错误把数量多的判断为最重的。

缺少实际生活经验,等量代换的思想理解有困难。

2.诊断问题

诊断1:( )比( )重?

诊断目的:比较大小的方法以及表达方法。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范文(精选17篇)17

活动目标

1.了解古代造纸的工序,尝试造纸,体验制作再生纸带来的快乐。

2.通过活动,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桶、废旧纸张、水、胶水、橡胶手套、塑料板、纱网、木棒。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1)师:纸是谁发明的?它属于我国几大发明之一?

(2)纸由哪些材料做成?

小结:蔡伦发明了造纸术,造纸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古代造纸是用树皮、破麻布、旧渔网等材料制作而成。

2.了解古代造纸的制作工序。

(1)幼儿翻看幼儿用书p3页,了解纸的制作工序。

(2)请幼儿说说纸的制作工序。

(1)教师介绍纸的制作工序。

3.我们来造纸。

(1)材料准备:

废旧纸张、水、胶水、橡胶手套、塑料板、纱网、木棒。

(2)制作方法

①将废旧纸张泡湿后撕碎,越小越好,然后再放在适量的水中浸泡。

②带上橡胶手套将泡好的纸抓碎,加入胶水并用木棒搅拌均匀。

③把做好的纸浆放在纱网上脱水,然后均匀平摊在塑料板上压平晾干。

(2)幼儿尝试造纸。

(3)晾晒纸。

活动延伸

在晒干的纸上写写画画,让孩子感受自己造纸的乐趣。

《幼儿园幼小衔接数学教案范文(精选17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