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2025-10-27 10:28:50
计算机教学工作计划

计算机教学工作计划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的工作又将在忙碌中充实着,在喜悦中收获着,现在就让我们制定一份计划,好好地规划一下吧。相信大家又在为写计划犯愁了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计算机教学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计算机教学工作计划1

一、指导思想

遵循区文教局、教研室和学校工作思路,以学习、宣传、研究、实践新课程标准为中心,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深入开展教研、科研活动,不断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学质量,不断发展学生全面素质,努力开创xx小学教学工作新局面。

二、工作目标

1、围绕一个中心,即以学习、宣传、研究、实践新课程标准为中心,落实课程计划,优化课堂教学过程。

2、突出两个重点,即深入开展教研、科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理论,研究教材教法,使先进理念更有效地转化为教学实践行为。

3、抓实三项工作,真正使学校教学工作做到有序、创新、有特色。

4、试行四项改革,实施教育创新。

三、主要措施

(一)围绕一个中心,学习、宣传、研究、实践新课程标准

1、加强学习,更新观念。鼓励教师自觉主动地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书籍——《新课程与学校发展》、《新课程与教师发展》、《新课程与学生发展》、《多元智能与课程改革》、《多元智能教与学的策略》等,通过组织专家讲座辅导、读书心得交流、教育教学前沿信息大碰撞等活动,帮助教师紧跟时代脉搏,确立新的现代教育观,受到新的启迪:

(1)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以培养多元智能为重要目标;

(2)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3)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树立人人都能成功的学生观;

(4)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

(5)我们的课程改革应当树立多元多维的评价观。

2、深入研究,不断探讨。以网上学术论坛、新课程大家谈等形式,组织教师开展大讨论,使教师明白我们课堂学习的主人是每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学生,教师应当更多地关注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应当不断地给予积极的评价,为学生提供自由表达自己思想、表述自己观点、实现自己思维飞跃的舞台,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学习自信心,教师应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欣赏者、支持者和引领者。

3、活动体验,加深认识。采用综合活动与分科活动并举,面上交流与点上探讨结合,接受掌握与科研深化衔接的多种方法,使活动能满足多方需要,使处于不同"最近发展区"内的教师都能从活动中受益。本学年,拟举行一次"新课程通识培训",一次"我与新课程"研讨会,一次"综合实践课"观摩活动,一次一年级新课程教学研究观摩活动。

4、有的放矢,重点突破。一年级是新课程实施的第一年,课程设置体现出较强的综合性,要积极创造条件,重点加强一年级教师的培训,使他们进一步明晰新课程标准理念,提高对新课程的把握能力,尽快适应新一轮课程改革。综合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如何上好这门新课,有许多新问题有待探索解决。本学年,拟邀请市教研室主任、《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主编李新老师给全体教师作"如何上好综合实践课"专题讲座,并在教研组内开展一次大讨论,内容为:(1)如何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与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2)如何恰当处理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统筹规划与活动具体展开过程中的生成性目标、生成性主题的关系?(3)如何整合校内课程与校外课程?(4)如何以融合的方式设计和实施四大指定领域?在广泛讨论的基础上,开展一次综合实践课观摩活动,帮助老师尽快上好这门课,上精这门课。

(二)突出两个重点,即深入开展教研、科研活动,组织教师学习先进理论,研究教材教法,使先进理念更有效地转化为教学实践行为。

1、深入开展教学研究。

(1)健全网络,创设平台。进一步完善学科组,学校、学区三级教研网络,力求"备课、说课、上课、评课"四重视。教研活动要做到三定五有:定时、定内容、定研究课题;有活动计划,有活动记录,有活动原始资料积累,有效果,有教研组活动总结。学科教研组要经常性地开展学习有关理论,互相听课、评课,疑难问题探讨等小型多样的活动,形成"平时随时研,隔周重点研"的教研氛围,使教研活动做到目标明确,研究深入,扎实有效。本学期,要重点抓好每个教研组每学期两次的"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系列教研活动。

(2)依托载体,展亮成果。本学期要以区教研室组织的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师综合素质大比武为载体,来展示鲁小青年教师的教学风采。通过新分配、新调入老师上汇报课,举行观摩课、家长开放日等活动形式,开展多层次、多学科的课堂教学展示活动,广泛、深入、持久地开展教学研究,展亮鲁小教学品牌。

(3)合作研讨,学科交流。在上学期开展两校区集体研课的基础上,继续推行两校区隔周一次的协作研讨活动。加强两校区之间、学科之间的合作交流,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共同学习研究教学理论,探讨教材教法,通过"对话、交流、互动",使互动式、参与式教研成为主流。在积极构建反思型教研活动的基础上,本学年将试行"学科分单元协作研讨——个人备课——资源共享——个性化使用"的备课模式,实行备课资源的适度共享。

2、充分发挥科研先导的作用

积极走科研与教研相结合的道路,从日常教学中的难点、疑点、热点入手,组织教师展开研究、探索。本学年,重点做好以下五项工作:

(1)推出教科研主题活动。一学年拟安排四次活动:说说"我的教学故事";"我与新课程"座谈会;"我发现的教学问题"演讲;"对一堂课的反思"研讨会。

(2)加强教科研信息交流。利用校园网络优势和《朝花》报,及时反映教科研动态,以利于掌握信息、借鉴运用先进的理念;同时,还要及时刊登教师的教学论文、精彩教学片段、教学设计、教学随笔等,以利于互相交流,互相提高。

(3)加强教科员队伍建设。要求每位教科员一学年精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写好一篇教学论文,上好一节示范课;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节,并能主动与上课老师交换意见,及时发现精彩片段并在校园网上公布;在教科研活动中担任主角。

(4)抓好课题研究。本学年,将采用"双攻"(合攻团体课题、主攻重点课题);"双抓"(抓好示范课题研究、抓好典型课题研究)的策略,着重做好一个国家"十五"规划课题、三个国家子课题、一个省级重点课题、三个市级课题、五个县级课题的研究,力争出成果。

(5)推广科研成果。写好课题阶段性总结和论文,积极向各级报刊投稿;以校园网、《朝花》报为宣传窗口,对教师、对外推广科研成果。

(三 ……此处隐藏24829个字……>三、教材分析

学生现在所使用的教材是由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根据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结合广州市中小学发展信息技术教育的基础与条件编写的《广州市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信息技术初中第二册》。

1、教材特点:教材实用性强,浅显易懂,图文并茂,是比较适合初中二年级的学生使用的。

2、教材内容:初中第二册的《信息技术教程》总共有四章,第一章为powerpoint的简单应用,第二章是因特网的基本应用,第三章第四章是选学内容,分别为办公软件电子表格excel和高级应用的`网页制作frontpage。本学期将要学习的是第一章及第二章的内容。以及补习初一的win98等基本知识。

3、重难点:重点在于使学生熟悉计算机的基本操作,能熟练使用windows98的操作,以及powerpoint的使用;难点在于对程度不一的学生,特别是从未操作过计算机的学生,要在短短十几个课时中熟练掌握和运用,理论和操作两不误。

四、教学进度

本学期共二十一周,而计算机须在十八周结束教学。除去期中考试及国庆休假后本学期计算机课每班总共约为十六个课时左右。具体安排如下:

周次内容地点课时

第一周计算机发展现况及机房制度注意事项教室1

第二周§1.1 powerpoint概述机房1

第三周鼠标的使用基本操作输入文机房1

第四周磁盘文件和目录windows的基本操作机房1

第五周至第七周§1.2创建演示文稿机房3

第八周§1.3编辑演示文稿机房1

第九周至第十一周§1.4修饰演示文稿播放演示文稿机房3

第十二周竞赛机房1

第十三周§2 1因特网的基本功能机房1

第十四周至十六周§2. 2浏览器的使用期末复习机房3

第十七周至十八周复习期末检测

计算机教学工作计划14

为了开展好20xx年的初中实验教学工作,更好的提升初中实验教学水平,特制定20xx年初中实验教学计划:

1、继续深入各学校听实验课,搞好初中实验教学的建、配、管、用工作。严格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开齐、开足、开好初中实验课,提高教学仪器设备的使用率,切实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继续加强对危险药品的`管理,由专人管理,严格执行领发制度;指导、帮助各学校继续完善教学仪器设备档案(包括电子档案)。

3、继续加强中考实验操作的训练,深入到教学一线指导各中学实验操作训练课;督促各中学组织好中考实验模拟考试的工作,并及时总结出现的问题,做好20xx年中考实验备考工作。

4、配合市教育局电教馆、旗招生办组织好20xx年全旗小学、高中理科实验操作抽查考试和中考实验操作考试工作。

5、为了提高我旗整体实验操作考试成绩,在新学期内完成没有参加过市级实验教学培训教师的培训工作。

计算机教学工作计划15

一、指导思想

根据当前就业市场对初、中级专业人才的实际需求,以满足学生就业为导向,以提高学生专业能力为标准,结合学生实际,注重实践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学习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技术,诊断和维护计算机软硬件故障,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操作技能。

二、教材分析

本书以个人电脑的组装与维护为主线,以项目为单位,结合当前主流的软硬件,介绍电脑组装与维护的基本技能。在内容安排上力求深度适中,细节适当,并以大量案例讲解组装维护的基本方法和技巧。

三、学术条件分析

289班是计算机专业大一新生,以男生为主,女生很少。众所周知,大多数学生都对学习计算机感兴趣,有些学生以前用过计算机,但对计算机了解不多。他们没有组装和维护的基础,有些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态度差。自制力不强,英语水平低。

四、教学目标

1、了解计算机系统的组成,掌握常用计算机硬件的知识和购买方法

2、掌握组装电脑和设置BIOS

3、掌握系统安装和常见软件安装方法

4、掌握系统的备份和恢复

5、掌握互联网和安全设置,诊断和排除常见故障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1、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计算机的配置、购买和组装、设置基本输入输出系统

2、安装操作系统和驱动程序

3、系统备份和数据恢复ADSL宽带上网设置

4、常见软硬件故障诊断及排除

5、常用工具和软件的使用和技巧

难点:购买电脑,组装电脑,设置BIOS,系统备份恢复、常见硬件故障及故障排除等。

具体措施和教学方法

1、采用项目教学和任务驱动

2、该项目分成4人一组,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4、鼓励学生互相学习,小组讨论,互相竞争,充分激发学习兴趣。

5、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思考的能力,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

6、认真备课,认真组织课堂教学。

7、做好后进生转化和课后辅导工作

七、考核方法

1、形成性评价:正常学习,正常完成计算机任务,表现正常(40%)

2、期末考核:期中期末操作考试(60%)

最后,对学生进行总体评价

八、教学计划表

本学期总课时为88,每周课时为4节

一周的课程内容

第一周

对计算机、计算机硬件和软件有初步了解

第二周

购买组装电脑的配件

第三周

主流配置方案分析

第四周

购买成品电脑

第五周

组装电脑

第六周

检查并调试组装计算机

第七周

检查并调试组装计算机

第八周

设置BIOS

第九周

设置基本输入输出系统配置软件环境

第十周

设置BIOS配置软件环境期中考试

第十一周

公共外围设备的`可选安装

第十二周

公共外围设备的可选安装

第十三周

系统性能测试优化

第十四周

系统备份恢复

第十五周

计算机互联网访问和安全设置

第十六周

常见硬件故障的诊断和排除

第十七周

常见硬件故障的诊断和排除

第十八周

常见硬件故障的诊断和排除

第十九周

常见软件故障诊断与排除

第二十周

综合训练

第二十一周

综合训练

第二十二周

综合训练期末考试

《计算机教学工作计划.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